為何車禍造成的顱內出血後遺症會特別嚴重呢?簡單認識顱內出血後遺症,顱內出血後遺症的患者往往由於車禍創傷後情緒激動、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,早期死亡率很高,約有半數病人於發病數日內死亡,倖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、認知障礙、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。
一、臨床表現
頭疼、眩暈、噁心、失眠、多夢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耳鳴、眼花、多汗、心悸、步伐不穩、頸項酸痛疲乏、無力、食欲不振、記憶力減退、痴呆、抑鬱等。
頭部外傷是什麼?跟顱內出血後遺症產生有什麼關係?
頭部外傷併發症出血性腦中風,頭部外傷有時會引起腦出血,主要是由於腦血管破裂,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,因而產生中風的情況。 主要原因有顱內出血與蜘蛛膜下腔出血,都有一定的死亡風險,不能輕忽。慢性頭痛是最常見的後遺症,頭部創傷是因為大腦、頭骨或頭皮受到傷害,可能是閉合的也可能是開放的,從瘀青、腦外傷、腦震盪、顱骨骨折和頭皮有傷口都有可能,而每一種治療方法也都不同。
閉合性顱腦損傷,是指不會傷及頭骨的任何創傷;開放性或穿透性顱腦損傷,則是指某些東西破壞了患者的頭骨,並侵入了大腦,但不管是哪一種,只要有頭部創傷,都一定要去找醫師治療或進行評估。
「頭部外傷」是專有名詞,和一般的外傷不一樣,看得到的傷口其實不必太擔心,真正要注意的反而是顱骨內的「內傷」。頭部外傷的嚴重程度不一,由輕而重程度,有頭皮的擦傷、撕裂傷、瘀血、輕微腦震盪、頭骨骨折、顱內出血、廣泛性神經損傷,到無法控制的顱內壓過高甚至腦幹衰竭等,只要是外力引起的都算頭部外傷。病變不見得受傷當下立刻就產生,某些病患可能一開始意識清楚、檢查無異常,卻在數小時或數天之後才產生延遲性的出血,或是因缺氧或缺血的影響,使腦組織受損、腫脹甚至梗塞、壞死,又因腫脹使血液供應更不足,形成惡性循環。
二、顱內出血後遺症的種類
腦震盪後遺症:意識清醒的病患會有頭痛、頭暈、噁心感、記憶欠佳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睡眠障礙、平衡感失調等症狀,平均兩週內會逐漸改善,但也有病人拖延三個月以上仍感不適,嚴重程度因人而異,治療上除了減少勞心勞力的活動以外,藥物或能緩解症狀,但有時需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。
腦損傷相關後遺症:運動、視覺、聽覺、平衡、認知功能等障礙,如同腦中風,因部位及嚴重度不同,遺留各種後遺症。
腦神經損傷:腦神經一共十二對,均是經過特定孔洞鑽出顱骨,司職顱顏部各種感覺運動功能,可能在遭受外力時受到拉扯甚至直接斷裂,導致暫時或永久性腦神經麻痺及功能障礙。
慢性硬腦膜下出血:發生率約5~6%,好發於老年人或腦萎縮的病患,通常在受傷後4~6週才有症狀,且每個病人臨床表現不盡相同,有的像中風,有的像腦瘤,需提高警覺才能及時發現;治療上以穿顱引流手術為主,恢復大多良好。
癲癇:俗稱「羊癲瘋」,受傷的腦組織可能引起異常放電,造成肌肉痙攣或特殊神經功能障礙,牽涉腦部範圍廣時也可使病患昏迷。治療上需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,短暫發作時只需避免病患跌倒受傷,若發作持續超過5分鐘,則應馬上送往急診處置。
水腦:顱內出血或腦受傷後,腦脊髓液的循環可能受阻形成水腦,造成腦壓上升及功能障礙,可發生在急性期或慢性期。手術置入腦室腹腔分流管是目前較常用的治療方式,但是否需要手術需作個別考量。
三、顱內出血後遺症注意事項
一、患者需安靜休養,環境避免吵雜,臥床休息以枕頭將頭部墊高。
二、返家後,不可過度用腦:例如長時間看報紙、電視等,日常活動量或工作需按醫師指示漸進增加。
三、返家後請按醫囑按時服用藥物,不可任意停用或自行添加藥物:尤其安眠藥、鎮定劑、麻醉藥一定需醫師同意才可服用。
四、不可喝酒、抽煙、進食刺激性食物,如:辣椒、蒜、薑、蔥等。
五、保持排便通暢,勿用力解大便,可多食蔬菜水果。
六、顱內出血後遺症後續併發情況,如腦部有再出血、水腫和腦積水的可能,但距離受傷時間愈久此可能性愈低,因此居家休養時,需隨時有人陪伴照顧並注意觀察病情變化。
七、若患者出現下列症狀則需立即就醫:
*意識狀況逐漸惡化,如:意識混亂、昏睡、叫不醒、說話含糊不清。
*常出現頭痛或原有頭痛加劇。
*不停嘔吐。
*突發性抽筋。
*視覺模糊不清。
*呼吸型態改變。
*頭部不正常分泌物。
四、結語
顱內出血後遺症是現代車禍常見最嚴重的症狀,嚴重者消耗許多醫療及社會成本,輕微者暫時或永久地影響病患的日常生活與工作,能夠避免當然是最好,所以應該盡可能改善交通、工地、校園乃至家庭環境等安全。一旦併發顱內出血後遺症,病患及家屬需瞭解後續治療恢復情形保持持續回診追蹤,學習適應遺存障礙,方能點出人生的光明燈。注意把握好運動的量,通過運動的方式來使得患者機體的血液循環加快,最終保證其大腦部位供血的充足。通過鍛鍊的方式,從而刺激其腳部的神經和穴位,更好降低顱內出血後遺症的併發,儘早痊癒康復。
若有任何服務、業務以及問題,歡迎用以下任一聯絡方式與我們聯絡!不管是來電詢問或是信箱諮詢,我們都將以最快的速度來服務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