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車禍在現今社會中相當常見,可能導致多種身體與心理層面的傷害。一旦發生車禍, 該如何正確進行 驗傷 並選擇合適的就診科別,是保障自己健康與權益的關鍵。 以下將詳述各專科常見的傷勢處理建議與注意事項,讓您在面對車禍時能更從容應對,並獲得最適切的醫療照護。
一、急診科
在事故現場,請務必先確認周遭環境安全,例如:是否有交通往來、火災或易燃物等,避免再次受傷或導致二次事故。 若您或他人出現 嚴重外傷、意識不清、大量出血、呼吸困難 等危及生命徵象,應立即撥打 119(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)聯繫救護車,並在狀況允許下盡速前往 急診科。
在急診科,醫師會依照傷勢嚴重程度進行分級(Triage),並執行 初步檢查與 緊急處置:如止血、維持呼吸道暢通、監測生命徵象, 必要時安排 X 光、超音波、電腦斷層(CT)等檢查,以排除內臟出血、骨折或其他緊急狀況。 若需要更專業的後續治療,急診科會協助轉診至相關科別(如外科、骨科等), 確保傷者獲得最佳的醫療資源與治療流程。
二、外科
車禍中常見的 撕裂傷、開放性傷口 或任何疑似內出血、器官損傷等外傷情形, 通常由 外科(如一般外科、創傷外科)醫師進行診治。主要治療流程與注意事項如下:
若傷勢範圍較大或較深,可能需要安排手術(如清創縫合、移植皮瓣等),並透過 X 光、CT、MRI 等影像檢查輔助診斷,確定是否有其他潛在傷害(如肌腱斷裂、血管神經受損等)。整個治療過程需密切追蹤傷口癒合狀況,預防感染及後遺症。
三、骨科
車禍造成的 骨骼、關節、軟組織損傷(如骨折、關節脫臼、肌腱或韌帶撕裂等), 屬於 骨科 領域。骨科醫師常使用 X 光、CT、MRI 與超音波等檢查方式, 判斷骨折部位、損傷程度與軟組織狀況,並依檢查結果選擇適當治療計畫:
若忽視骨科傷勢,可能導致畸形癒合或長期慢性疼痛,甚至影響未來的行動能力。儘早就診、積極治療與復健能顯著降低後遺症風險。
四、神經科
車禍若涉及 頭部撞擊、頸椎過度伸展(如甩鞭症)、背部扭傷,可能導致腦部、脊椎或周邊神經受損。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噁心、嘔吐、視力模糊、四肢麻木或無力、頸部僵硬等症狀時,建議盡速就診 神經科。
神經科醫師會透過頭部/脊椎的 MRI 或 CT 檢查,以及詳細的神經學評估(反射測試、感覺測試、肌力檢測等),判斷是否有腦震盪、神經壓迫或脊椎骨折。若確診神經受損,治療可能包括藥物(消炎、止痛、肌肉鬆弛劑)、針灸、復健或減壓手術。儘早治療能避免神經長期壓迫造成的功能喪失或慢性疼痛。
五、牙科
若 臉部受到撞擊,導致牙齒鬆動、斷裂、脫落,或牙齦與口腔黏膜撕裂傷,建議儘快就診 牙科。在運送受損牙齒或碎片時,應先以清潔的生理食鹽水或乾淨清水輕沖洗,並放在牛奶或生理食鹽水中帶往醫院,爭取再植可能性。牙科醫師會:
及時處理口腔創傷能降低感染機率,並維持口腔功能與美觀。
六、整形外科
車禍常造成 面部或四肢的軟組織受損、皮膚撕裂、大範圍瘢痕 等情形,除了一般傷口處理外,若涉及組織重建或外觀修復需求,建議就診 整形外科。此科醫師在:
若顏面骨或關節同時受損,會與骨科、口腔顎面外科等多科會診,兼顧外觀與功能的完整修復。
七、心理科
車禍往往對心理層面造成強烈衝擊,可能引發 心理陰影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、焦慮或憂鬱等。若在事故後出現持續性緊張、失眠、惡夢、閃回(反覆回想事故經過)或情緒波動劇烈,建議尋求 心理科、身心科或諮商專家協助。
專業心理治療(如認知行為療法、EMDR),以及適度的藥物或輔導,都能有效緩解身心壓力並加速恢復。面對心理創傷的重視與適時介入,能降低長期的心理傷害與生活功能損失。
八、復健科
車禍後常見的 功能性障礙(如關節活動受限、肌肉僵硬、平衡感不良或神經痛)可透過 復健科 改善。復健科醫師會與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(若有語言或吞嚥問題)合作,根據患者需求訂定個人化計畫,包括:
透過漸進式與系統化的復健,患者可大幅降低後遺症與慢性疼痛,重拾正常生活。
結語
面對車禍時,除了第一時間的急救處理外,後續的 驗傷 與就診科別選擇同樣攸關恢復成效。 請依據實際傷勢,前往相關科別進行詳盡檢查、治療與復健,以確保身心都能獲得最佳照護。若需保險理賠或法律程序:
整合各專科的資源與專業,能協助您在車禍後獲得更全面的醫療照護與權益保障。祝您早日康復、重返正常生活。
若有任何服務、業務以及問題,歡迎用以下任一聯絡方式與我們聯絡!不管是來電詢問或是信箱諮詢,我們都將以最快的速度來服務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