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車禍處理過程中,常常聽到「和解」和「調解」,但兩者到底有何不同?車禍調解要去哪裡申請?若調解失敗、對方不願配合,又該怎麼辦?以下將一步步解析車禍調解的申請方式、注意事項,以及調解破局後的因應之道,協助您輕鬆面對交通糾紛。
車禍和解指雙方當事人就賠償金額與責任自行協商,達成共識後寫成和解書或僅口頭約定。然而,和解本身並不具法律強制力,一旦對方日後反悔不付錢,受害方可能仍需提起訴訟才能強制執行。
車禍調解則由「調解委員會」或「法院」介入,以第三方身份協助雙方協商。有別於單純的和解,經法院核定的調解書效力等同判決,可直接申請強制執行,省去再次打官司的時間與費用。
許多人因對方態度強勢、差距過大而無法私下談攏,這時透過「調解委員」之居中協調,能更客觀地釐清事實,指引雙方縮小分歧。
成功調解並送法院核定後,調解書與確定判決有相同效力,一旦對方賴帳,你可直接申請強制執行。
與正式訴訟相比,調解手續較簡單,通常不收費或僅收勘驗費,同時縮短處理時程。
以協商方式解決,比打官司少了撕破臉的風險,結果較易被雙方接受,日後衝突也減少。
若因傷勢、年齡或距離因素無法親自到場,應另備「授權委任書」及代理人身分證明。
除部分「勘驗費」外,一般情況下調解申請免費。這也是許多人選擇調解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若調解破局,可向公所索取「調解不成立證明書」。接下來視案件性質與金額考量,可能進一步提出民事或刑事訴訟。法院在受理時也可能再次安排調解,若仍不成就進入正式審理。
若已走刑事程序,可同時向法院提出附帶民事求償,免再付裁判費。一旦判決成立,也能一次處理完刑事及民事賠償。
調解需雙方同意才有可能成功。若你堅決不參與,調解必然破局,但對方也能另提告。建議衡量是否真有拒絕調解的必要。
若只是在公所調解委員會申請,對方不到場,頂多使調解不成立,不會直接受罰。但若已進入法院調解,任何一方無故不到,法院可處 3,000 元以下罰鍰,並在正式審理時考量該方之不配合態度。
若只是私下和解書,尚需再度提告才能強制執行。但若經法院核定的調解書,等同確定判決,能直接申請強制執行,無需重走訴訟程序。
車禍調解為一種兼具彈性與效率的解決方式,不僅能減少法律程序上耗時,也保留強制力來落實結果。若協商最後還是破局,亦可轉向刑事或民事訴訟。面對車禍糾紛,先評估自己需求與對方態度,再決定要和解、調解或打官司。
若對談判、蒐證或法律流程感到困難,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,讓您在調解與訴訟前便做好萬全準備,也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維護自身權益,減少人力、物力與時間的浪費。
若有任何服務、業務以及問題,歡迎用以下任一聯絡方式與我們聯絡!不管是來電詢問或是信箱諮詢,我們都將以最快的速度來服務您!